名医科普

历史上威武无比的罐子们

时间:2022-06-30     访问量:1433


大大小小的玻璃罐、竹罐是崔老门诊的常备器材,与推拿、针灸等方法一起配合使用,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时往往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我们常说“刮痧拔罐子,祛病一半子”,拔罐不仅仅在中医门诊上常用,更是家喻户晓的防病保健常备物品。

 

那些鲜为人知的罐子小历史你听说过多少呢?

 

01

罐疗在中国

这种通过吸拔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1973年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利用“兽角”治疗“痔疮”的方法。经过两千四百多年的演变,逐渐出现了青铜罐、竹罐、药罐、陶罐、玻璃罐等罐具。

image.png

最初利用拔罐治疗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外科领域,例如虫蛇蛰伤、痈肿疮毒、疯犬咬伤等。

明代时的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记载了此法,由适用疾病可看出,拔罐在急救和外科重症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北宋《苏沈良方》中记载了用火筒法治疗久咳,清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拔罐治疗风寒、头痛、眩晕、风痹、腹痛等病症,说明拔罐疗法在治疗内科疾病中也多有渗透。

 

 

02

罐疗在欧洲

很多人认为拔罐属于中医的一部分,是中医的特色疗法。然而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却并非中国独有。

几乎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在约公元前400年时,放血和拔罐已被埃及人广泛使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记载了放血拔罐(wet cupping)和直接拔罐(dry cupping)两种方式,希波克拉底之后,奥古斯都时期,放血和拔罐在罗马帝国后期盛行一时,文艺复兴时罐疗传遍整个欧洲,用于治疗痛症和各种炎症。现在最常用的玻璃罐也最早出现在当时的欧洲。

image.png

1823年,英国的专职罐疗师Samuel在其著作《论实践拔罐》中写道:“拔罐是一种艺术,每个有机会接触罐疗并亲身体验的人都能够观察到它的治愈力,从而真正欣赏它的价值。”可见拔罐疗法在古代西方医学技术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伴随19世纪后期西方医学向科学发展演变,静脉切开放血术被终止使用,拔罐疗法也因此中断了。

 同样是将“病气”吸拔出人体以治病的方法,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却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演变轨迹。

 在结合了中医辨病辩证的理论后,拔罐如今被应用在内外妇儿等各个领域,治疗病种非常之广泛,也因其绿色、安全、效价的特点,又逐渐回归到了世界舞台,伴随着中医的广泛传播,重新引发了新一波的拔罐热。


image.png 

 


在崔老门诊上有很多使用“软伤洗剂”外敷的患者,我们常嘱咐患者,使用两次之后的药包不要浪费,煮水后还可以泡泡脚,其实,在大家掌握竹罐使用方法后也可以用软伤洗剂煮水做成药罐,吸拔在颈肩腰腿痛处,在竹罐温热、负压的环境下,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从而增强了软伤洗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具体方法如下」

image.png

将软伤洗剂(药包)与若干竹罐一起置于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手压竹罐使其下沉,水量以淹没竹罐为宜。覆锅盖开火,水沸后继续煮约10min,提前准备好盛罐的托盘和一小碗凉水,以及毛巾一块。受术者准备好合适体位,暴露受术部位。用钳子快速取出竹罐,将其口朝下快速放置在托盘上,用毛巾盖住罐子。以镊子夹住罐底边缘,罐口浸入事先准备好的凉水中约3秒,使用毛巾蘸干多余水分,趁热拔在受术部位,3~5分钟后起罐。

操控过程尽量快速连贯,以免耗散过多热量。留罐时间因人而异,以耐受为度。一般不需要使用燃火排气,家中备有点火装置的也可采用。

 

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注意安全。


Copyright © 2024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禁止未经授权的数据收集
京ICP备05004623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