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科普

谷世喆教授临床经验用穴介绍

时间:2022-02-11     访问量:2695

谷世喆教授在40余年针灸临床的过程中,对穴位的认识、运用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临床上强调整体论治,注重经络辩证,运用穴位灵活,对于现代疑难病,用针灸结合中药的方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疗效。本文主要总结谷教授临床常用效穴并通过简要病例体现穴位的具体运用。

一、臀三针

臀三针是由膀胱经的秩边穴,胆经的居髎穴、环跳穴所组成的穴对,其形状类似于一个三角形,而环跳穴恰好位于倒置三角形的下顶点。秩边隶属太阳膀胱,膀胱之脉夹脊抵腰臀络肾,针刺秩边穴可以激发膀胱经经气,强腰脊,通络而止痛。居髎、环跳位居少阳胆经,环跳是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晋代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中记载,针刺环跳可以“利腰腿,通经络”,宋代马丹阳著《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中载:“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痛,转侧重欷欺。若人针灸后,顷刻病除。”居髎穴亦可以通利少阳经经气,此三穴相配伍可以很好地缓解臀部的疼痛,对于俯仰不能,转侧不利以及痛连腰腿的患者,都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从解剖学上看,此组穴区有臀上、中、下皮神经、髂腹下神经、坐骨神经、臀上、下神经等,针刺可以消除局部炎症水肿,改善局部供血,调节神经功能,从而很好地缓解股外侧以及臀部周围和下肢的疼痛或不适。谷世喆教授临床常三穴相伍,用于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痉挛等引起的干性坐骨神经痛以及偏瘫后遗症的运动障碍等。针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用3寸长针,局部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快速穿过皮层,达到肌肉深部,行手法使局部有强烈的酸胀感,以出现向下肢走窜的麻电感为佳。

病案举例:

××,女,54岁,2009年10月23日初诊

腰腿疼痛,症见腰部空痛,向下连及臀部和双下肢,不耐久行久立,小腿酸胀疼痛右侧为甚,伴有足跟剧烈疼痛。306医院x片示:腰部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因在他处推拿治疗不当,近日加重,患者行走翻身困难,需由家人搀扶,饮食睡眠尚可,脉弱尺甚。

经辨证后,穴位选用肾俞、大肠俞、臀三针、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绝骨、昆仑、太溪,同时结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的中药。针灸治疗6次后(2周),症状大为改善,翻身、短路程行走已基本无困难。

 二、七神针

七神针是头部的四神聪、神庭以及双侧本神所组成的穴组。

四神聪属经外奇穴,前后神聪位于督脉的循行线上,左右神聪紧邻膀胱经,神庭和本神分别隶属于督脉和足少阳胆经。督脉为阳脉之海,其循行上入络脑,而“脑为元神之府”,故刺激督脉的神庭以及前后神聪可以通督调神,醒脑开窍,平衡阴阳,使神有所主。胆乃“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而肝胆相表里,同属厥阴风木,因而本神穴有熄风止痉,安神定志,疏肝利胆的作用。从穴位名称来看,均带有“神”字,顾名思义,该组穴位与人的精神情志以及脑部的功能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谷教授临床上常用七神针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癫痫,取其安神定志,醒神开窍的作用。另外,同时针刺头部多个穴位,可以使气血、针感向头顶部汇聚,从而加强通畅督络、调节元神的作用。谷教授认为在适当的刺激量下,七神针能够很好地调节脑部的功能活动,可以抑制异常的脑电冲动的发放及扩散,减少癫痫发作的时间、频率,使癫痫维持在较稳定的状态。但谷教授也认为如果刺激量过大,有诱发异常脑电活动,引起癫痫发作的可能,故临床应密切观察,掌握好刺激量。

此外,谷教授也认为该组穴位对于长期紧张、压力、不良情绪等刺激造成的皮质下功能异常所引发的焦虑症、抑郁症等都有较好的调节精神情志,缓解压力的作用,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与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穴位相配伍本组穴也可用于治疗严重的失眠患者。针刺方法:患者仰卧或俯卧,四神聪针刺方向朝向百会,神庭及本神向后平刺2~3分,针至帽状腱膜下,行手法使局部有针感。

病案举例:王×,男,35岁,2008年7月25日初诊

反复癫痫小发作1年。1年前因脑血管畸形行伽马刀手术,术后遗留有短暂性失神发作,每次持续5~10秒左右,发作前有恶心、头晕等先兆症状,近日发作频繁,来我处就诊。刻下见患者面色偏红,性情急躁,脉弦,舌质红,苔微腻。

经辨证,穴位选用七神针、印堂、风池、内关、膻中、天枢、阴陵泉、阳陵泉、丰隆、三阴交、太冲、膈俞、心俞、大椎(大椎穴用快针法,行刮针法使针感向上传导)。同时配合活血祛瘀化浊,通络醒神开窍中药。针刺治疗11次后(一周三次),症状较前缓解,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

三、“三部”穴

所谓“三部”穴,乃上部之膻中、中部之天枢、下部之关元三穴的简称,是谷世喆教授针灸临床中对患者进行整体调整时常用的穴位配伍组合。

膻中乃气会,为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灵枢·海论》篇曰:“膻中者,为气之海”,膻中是宗气汇聚之处,八会穴之一的气会穴,主一身之气,是人体经气之所汇聚的场所,《素问》所云“百病生于气”,“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膻中穴对运行贯通周身的无形之气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不论气虚,气滞或气逆之证,均可辨证使用。天枢穴位于脐旁两寸,属于足阳明胃经,《针灸六集·卷之二·开蒙集》曰:“天枢,足阳明脉气所发,阳明居中土也,万物之母,五脏百骸莫不受其气而母之,故虚损者宜取天枢,刺而灼之可也。”《标幽赋》亦载:“虚损天枢而可取。”天枢乃足阳明脉气所发,与后天之本密切相关,善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天枢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天枢位于上下腹的分界处,此乃天地阴阳交互转枢之界,是气机斡旋升降的枢纽,因而天枢穴具有补益虚损,交通上下、通达内外、升清降浊、协调阴阳的作用,不论寒、热、虚、实,均可选用。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位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地,乃人身之元阴元阳,肾气之根的所藏之处,经云:“脐下肾间之气,乃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刺之灸之可以激发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提高人体的正气。谷世喆教授经常膻中、天枢、关元三穴并用,尤其常用于病种较多,病情复杂,或者处于疾病的中后期邪气已不亢盛的患者,可以通达上下内外、疏通经络气血,协调阴阳平衡,具有良好的整体调节的作用。针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膻中穴可向上或向下平次0.6~0.8寸,天枢和关元直刺0.8~1寸左右,行手法使局部有明显的针感。

病案举例:张×,女,54岁,2009年10月7日初诊

主诉头晕、胸闷,2009年8月份安贞医院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症见头晕头胀、耳鸣,左侧为甚,胸闷气短、喘憋,活动后加重,全身乏力,西药服用倍他克,心率为50~60次/分,患者面色晄白,纳可,二便可,睡眠较差,脉沉缓,舌淡红苔薄白。

辨证后,穴位选用百会、印堂、听宫、风池、内关、神门、中府、膻中、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心俞、膈俞、肾俞。同时配合益气养血、滋补心肾中药。针刺治疗18次后(13次),头晕、耳鸣、乏力症状明显改善,胸闷症状亦有改善。

四、天窗

天窗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结喉。

在《足臂十一脉灸经》上,手太阳小肠经被命名为“肩脉”,因小肠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循行主要绕行肩膀,“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而天窗穴可以调节颈、肩周围、以及上肢的疾病。另外,谷教授还认为天窗穴对于颈椎病,尤其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引发上肢或手部麻木者,在常规取穴的同时,配伍天窗穴,对于麻木症状的改善,具有明显的疗效。谷教授从解剖的角度分析认为此处约相当于第4颈椎椎体的水平,是颈神经分布较为集中的部位,针刺此处,可以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肢体麻木的症状。针刺方法:患者俯卧,常规消毒,针尖可朝向前下或椎体横突的方向,针刺0.8寸左右,注意此处,不可针刺过深。

病案举例:刘×,男,45岁,2007年9月19日初诊

患者颈椎病数年,颈肩部沉重拘紧不适,右手尺侧三指麻木较甚,颈椎X线片显示生理曲度消失,骨质增生,C5-C6椎间孔轻度狭窄,同时伴有左下肢小腿无力,活动困难,天坛医院怀疑椎管内胶质瘤,舌质红,脉弦滑。经辨证论治穴位选用百会、风池、天柱、大椎、天窗、手三里、曲池、小海、外关、后溪、合谷、中渚、肩中俞、肩外俞、肩井、阳陵泉、绝骨、太溪、丘墟,同时配合祛风通络,凉血养血 中药。针灸治疗10次后(13次),颈项不舒明显好转,右手指麻木亦有明显改善。

五、大椎

大椎位于颈后高骨第7颈椎棘突下,隶属于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一身之阳气,大椎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乃一身阳气汇聚之处,因此大椎可以补阳,亦可清热。

谷世喆教授还认为大椎穴能够很好地调节脑部的功能活动以及精神神志,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的常用穴位之一。《难经·二十八难》载督脉之循行“起于下极之俞,……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而“脑为元神之府”,督脉之为病,“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灵枢·经脉》)、“大人癫病,小儿风痫疾”(《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可见癫痫狂证的发生与督脉的异常密切相关,而大椎穴可以疏理督脉经气,具有祛瘀通络,安神定志的作用。另外,《素问》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难经·二十难》曰:“重阴者癫,重阳者狂。”可见只有阳气充足,运行条达通畅,并且阴阳平衡,阴平阳秘,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而大椎穴可以振奋、宣通人体阳气,调节阳气的运行,从而很好地调整脑部的功能活动。因此大椎穴治疗癫痫等精神情志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另外,《针灸大成》载大椎亦名“百劳”,是治疗虚劳证的要穴。《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如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气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而大椎穴可以激发阳气,温煦脏腑,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从西医学的角度来说,谷世喆教授认为大椎穴可以很好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上常用大椎穴治疗免疫力低下体弱多病之人,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所引发的多种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塞氏综合征等。针刺方法:患者俯卧,常规消毒后,直刺1~1.2寸,针尖不超过硬脊膜,行手法以患者局部有针感为度,并行刮针法使针感向上、下传导为佳。

病案举例:董××,男,17岁,2009年10月5日初诊

反复口腔溃疡伴左下肢红色结节4年余,2009年8月协和医院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症见口腔粘膜两个溃疡,舌体溃疡1个,阴囊溃疡1个,左下肢散在暗红色结节红斑,质硬,压痛明显,皮肤温度较高,部分由汇连成片,伴有肢体肿胀,活动不利,寐差,纳尚可,脉弦细,舌胖大有齿痕,质嫩少苔。

辨证后穴位选用百会、廉泉、风池、曲池、肩井、大椎、心俞、膈俞、肝俞、肾俞、大肠俞、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丘墟、绝骨,同时在面积较大的结节处配合围刺,同时结合清利湿热,调补肝肾的中药。针灸治疗5次后(13次),口腔、阴囊溃疡已消,继续治疗16次后(1月余),未有新溃疡出现,同时,左下肢结节红斑明显消退,颜色转淡,已无压痛。

六、肩井

肩井为手足少阳、阳明经、阳维脉的交会穴,位于大椎与肩峰之间肩井隶属于胆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因此,肩井不仅可以缓解颈肩部的拘紧不适,还可以治疗偏头痛,躯干肢体转侧不利等少阳经病症。

谷世喆教授认为肝胆互为表里,二者同属厥阴风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肩井穴可利少阳经经气,功擅和解疏通,故针刺肩井可以疏散少阳风火之邪,具有行气解郁,疏肝利胆的作用,谷教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郁闷不舒,情志不畅,急躁易怒等肝气郁结,少阳枢机不利的患者。另外,肩井位于人体躯干的高处,针刺肩井有“高屋建瓴”之势,可以通达少阳经气而行气活血,可调畅一身之气血,具有疏经活络,行滞散结的作用,对于女子月经不调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而肩井亦属阳明,阳明经循面过乳,肩井穴也可以清泻阳明火热,治疗阳明热结的痘痤以及各种乳房结块等。针刺方法:患者仰卧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向颈部方向或外下方斜刺0.8~1寸,不可针刺过深或向前下方深刺,以免损伤肺尖,造成气胸。

病案举例:张×,女,29岁,2009年10月5日初诊。

面部反复发作过敏性痒疹3、4年面部曾长期应用激素类药膏,患者自认工作压力较大、劳累或情绪激动着急时会明显诱发,此次发作于2周前。症见面部丘疹连成发片,基底部弥漫潮红,以眉间、眼睑、鼻部双颊较重,伴有轻度皮肤增厚角化,颜面部虚浮肿胀,瘙痒较甚,搔后滋水,患者自觉面部有干涩感,四肢亦有少量散在性红色丘疹,饮食尚可,寐差烦躁,舌胖大,质红苔中部暗黄微腻,脉细略数。经辨证论治,穴位选用百会、风池、肩井、印堂、四白、曲池、外关、合谷、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丰隆、蠡沟、三阴交、太冲、丘墟。同时配合清热凉血、利湿止痒的中药。针灸治疗14次后(13次),症状明显改善,患者面部明显好转,期间虽仍有再发,但发作的程度,以及伴随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



Copyright © 2024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禁止未经授权的数据收集
京ICP备05004623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