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科普

补肾不可滥用

时间:2022-07-15     访问量:1290

补肾不可滥用

目前社会上常说的“肾虚”,实际上是狭义的肾虚,如遗精、阳瘘、早泄、性冷淡、不育、不孕等。但肾虚可细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肾精亏虚。

“中医补肾须弄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是关键。阴虚者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阳虚者则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气虚者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与生殖的障碍或早衰等症。中老年人则主要表现为较同龄人早老,或患有严重的体虚衰羸等,症见齿摇松动、耳鸣耳聋健忘痴呆骨质疏松。人到中年后,生理功能由盛转衰,不少人出现腰酸背痛、耳鸣、眩晕眼花、健忘少寐、容易疲倦、性欲减退、夜尿增多、头发花白、牙齿松动等衰老征象,即中医所说的肾亏表现。因此肾虚也要对症服药。

例如,补肾的常用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北宋著名医家钱乙依据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化裁而成,最初是为“肾主虚”的小儿而设,记载于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由于其制方精妙,三补三泻,补中寓通,适宜长期服用,也被后世广泛用于治疗成人病证,主要治疗肾阴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小便淋漓等症。

六味地黄丸在民间素有“补肾经方”美称,常用于治疗肾阴虚等症,如果临床辨证精准,运用得当,六味地黄丸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都有着非凡的疗效。原方功效“三补三泻”,以补为主,并补肝脾肾三阴,尤以肾阴为主。虽然药仅六味,一旦灵活加减,滋阴的效果就会发生变化。如治疗神经性耳聋患者,若临床症状表现为耳鸣如蝉,昼夜不止,听力逐渐下降,头昏眼花,虚烦失眠,舌红苔黄,脉细弱等,用六味地黄丸原方加知母、黄柏、覆盆子等治疗,疗效确切。另外,对于耳鼻喉门诊常见的因劳伤过度、熬夜上火诱发的慢性咽炎患者,如伴有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午后加重,干咳少痰,黏稠,手足心热等症状,也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原方加麦冬、五味子、芦根等治疗,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六味地黄丸药虽平和,但本方偏于补益肾阴,如果阳虚、气虚及内热偏盛的人服药后,因药不对证,反而加重病情。

另外,虽然有部分病人表现出了肾虚的症状,如性功能减弱、腰酸腿痛等,但可能是因为工作劳累,缺乏运动和作息不规律等生活方式上出了问题,只要调整过来,可以不用吃药。

腰酸背疼不一定就是肾虚,比如有的腰痛患者,腰痛是由于湿热引起的,有个别医生也会不加辨别,就迎合患者的心理而妄投补肾壮阳的药物,结果使得患者症状加重。同样,夜尿频多的话,年轻人有可能是前列腺炎,而中老年男性则有可能是前列腺肥大。这些疾病与肾虚的症状可能有些相似,但治疗方法却完全不同,所以最好先到医院检查一下,准确诊断治疗。

阳痿必有“肾虚”的看法未必正确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男性一旦得了阳痿,就被认为肾亏,以致不少患者滥用“壮阳”药。青壮年时期是肾气最为充盛的年龄,处于这一时期的阳痿患者,肾亏并不多见。中医认为引起阳痿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肝气不疏、气血瘀滞、气血不足等,肾阳亏虚只是其中的一种。很多阳痿患者在大量服用了壮阳药后,不仅病症不见好转,而且反而引发了口舌生疮、牙龈出血、口干舌燥等副作用。若长期大量应用壮阳药,还可抑制男性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兴奋,另一个危险是可使男性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加重。所以补肾之品,不可乱用,否则药不对症,适得其反。


Copyright © 2024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禁止未经授权的数据收集
京ICP备05004623号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